【{dede:global.cfg_keywords}】
(3)真瓷胶施工问题及处理方法
第一,真瓷胶局部发霉。
原因:瓷砖局部缝隙太潮湿,贴瓷砖的水泥砂浆中的水分还没有释放出来就打胶造成的。
解决方法:
1.给施工环境充分通风,并擦掉发现的任何霉点。过几天再看,说不定霉斑就自己消除了。
2.如果霉斑无法自行消除,只能将原来的真瓷胶刮掉,待瓷砖下面的砂浆干透,再重新涂上真瓷胶。
二、如何判断真瓷胶时间长了是否流挂?
如何判断真瓷胶是否失效、下垂:拿一块瓷砖,把真瓷胶打在瓷砖上,直立1分钟,判断是否下垂。时间越长,凹陷现象越严重,如下图所示:
1.真瓷胶应每2个月对同一批次的胶进行一次检测,并记录时间和变化情况。
2.真正的瓷胶,时间久了会下垂。最好在生产之日起6个月内用完产品。
三。真瓷胶施工后起泡的原因
原因:
1.基层处理不好。
瓷砖缝隙中有水分,施工前瓷砖缝隙没有保持干燥,不仅会导致真瓷胶褪色,还会随着水分的蒸发导致美观的接缝起泡。
2.瓷砖缝隙有灰尘,没有清理干净。
在接缝施工过程中,砖缝周围和砖缝内的灰尘没有清理干净,不仅使接缝胶与瓷砖粘结不牢,还造成胶水未干表面就因灰尘变得凹凸不平。
3.瓷砖缝隙太小,施工速度快。
涂胶时有停顿或涂胶过快,胶水没有进入缝隙,而是在表层,气体在底层,后面压缝时里面的气体无法排出,会导致胶水起泡。
4.真瓷胶施工厚度太薄。
凝胶太稀,不足以压实内部空气体,上浆时容易起泡。
5.真瓷胶加热温度高导致胶体发泡。
冬天,气温低。为了降低涂胶难度,往往通过加热真瓷胶来解决。但如果温度过高,就容易出现气泡。
第四,真瓷胶的漂浮现象
真瓷胶的上浮现象是正常的。混合头的叶片不光滑或有毛刺,胶水颜色叠在一起,导致胶水漂浮现象。真瓷胶粘好后,需要用球或木棒刮平,刮平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,不会影响后期施工的颜色。
动词 (verb的缩写)冬季用真瓷胶取暖的说明
冬天如何正确使用真瓷胶?
1.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瓷胶是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的。冬季温度低于20℃时,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粘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,甚至会出现结晶的现象,底活塞的阻力增大,很难做出真正的瓷胶。随着温度的降低,真瓷胶的固化时间会延长。正常温度为25℃,湿度为50%。真瓷胶施工后4-5小时即可将残留材料清理干净。如果温度低于20℃,湿度高于60%,可在真瓷胶施工后24小时内将残料清理干净。
2.温度低于20℃时,真瓷胶的A剂稀,B剂稠,导致送胶不均匀,部分不干燥。
3.解决办法是在50℃-70℃的热水中浸泡10分钟。泡的时候记得把瓶底活塞漏到水面以上,水位不要超过活塞位置,这样就不会出现回流、气泡、杂质等问题,胶水也容易打。
4.加热时间不宜过长,水温不宜过高。如果加热时间过长,水温过高,A组分会变得很稀,导致涂胶过程中AB点胶不均匀,A多B少,造成一段干一段不干的现象。
5.应尽快完成适当加热的真瓷胶的施工,防止真瓷胶因冷却而排出不均匀。
6.温度低于10℃时,相对湿度过高,瓷砖没有完全干燥,很难固化真正的瓷胶,建议不要施工。如果将要进行或已经进行施工,可以在施工现场放置加热器加热,提高环境温度。
(ps:部分图片来自网络)